声乐歌剧系(民族)主课课程教学及课标研讨会成功举行
6月7日上午, 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全国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声乐歌剧系(民族)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3层第20会议室举行了主课课程教学及课标研讨会。大会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院长、声乐歌剧系系主任王士魁教授主持,来自全国各地专业院校的五十多位专家出席会议。论坛第一单元共邀请11位专家进行现场发言,议题围绕一、二年级主课课程、课标,探讨高校声乐人才培养模式。
大会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即高校声乐人才培养定位(新文科与中国声乐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高等院校声乐人才培养现状、培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各高校课程目标与评价体系的交流、探讨。
武汉音乐学院声乐系主任余惠承教授针对新形势下中国声乐专业如何发展提出三点思考,即中国声乐与市场的结合;地方院校的生存压力;教学计划及教学成果的评判标准革新。
中央音乐学院黄华丽教授强调,要始终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导向,不断探究怎样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
上海音乐学院孟锦慧教授提出,中国声乐专业建设要融合、集结各个学科的优势和力量,形成打造、培养人才的科学完善体系。
河南大学音乐学院声歌系主任黄慧慧教授表示,中国乐派的宏观定位和高端建构,为基层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沈阳音乐学院刘辉院长对声歌系中国声乐师资和行政管理队伍、教材建设、课程体系等给予了“五好”肯定。他特别指出,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对全国的人才培养和声乐教育发挥了凝聚力和向心力作用。
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中国声乐教研室主任戴滨教授向与会专家汇报中国声乐教研室近年工作情况。教研室教师队伍始终奋战在中国声乐教育事业一线,兼顾教学和科研任务,坚守着中国声乐学科的规格和标准。
湖南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刘淮保教授指出,中国声乐教研室拥有一批教学、表演能力兼备的双师型任课教师,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国家一级演员、原空政文工团第四代“江姐”扮演者铁金表示,中国乐派的教学体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统一,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多年来不断为国家培养出中国声乐高精尖人才,在继承和发展教学理念上具有远见卓识。
沈阳音乐学院民族声乐系副主任白宁教授表示,未来的中国声乐教学要和思政结合,在中国音乐话语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把握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学习和时代性的关系。
浙江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许红霞教授表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声乐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为浙江音乐学院民族声乐学科建设提供了范本。
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原副主任王颖教授认为,中国声乐课程体系规划科学,主课与基础课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具有鲜明的规范性、系统性、多元性、引领性,让地方院校的声乐教育打开了思路、拓宽了视野。
两个小时的研讨会内容充实、观点丰富、讨论热烈。与会专家深入剖析高校声乐人才的培养模式,为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建设、中国声乐教育体制不断完善提出建设性意见。随着中国声乐教学规模壮大,教学体系不断完善,各院校将持续围绕教学、科研、艺术实践等方面发力,积极推动中国声乐教育体系在全国探索实践,为建设中国乐派、弘扬中国声乐而不懈努力。
作者:苏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