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歌剧系赵惠子、曲学选和邓垚老师的教学展示获得圆满成功
2023年6月8日下午,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全国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音乐教育专业建设论坛——中国声乐教学展示课,在北京会议中心会议楼第二十会议室举办。中国声乐艺术研究院(声乐歌剧系)赵惠子、曲学选和邓垚三位老师,充分发挥本院“讲台+舞台”的教学优势与特色,为与会嘉宾呈现出一场独具匠心的课堂教学展示课。本次活动由民族声乐教研室主任戴滨教授主持。
作为中国音乐学院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中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形体课主要针对本科四、五年级学生开展。据赵惠子老师介绍,本课程不同于传统芭蕾基训课程,其目标在于以芭蕾为媒介,利用多种表现手段,以美育人、以美化人,提升声乐专业学生的舞台气质与表演能力。
在基本功训练环节,赵惠子老师分别从站姿、行礼、台步、柔韧度训练等角度,将肩膀、胸、双臂、膝盖等身体部位,与呼吸、面部表情相配合,讲解舞台表演整体特色;在剧目训练环节,结合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经典剧目情节的讲解,现场指导邵美含、鞠尚两位同学运用轻盈、飘逸的舞姿,表现天鹅优雅、纤细的艺术形象。
在芭蕾形体与声乐演唱相融合环节,赵惠子老师以中国民族歌剧《沂蒙山》选段《等着我,亲爱的人》为例,对雷双霜、赵恺两位同学的台步走法、站立姿势、肢体语言、眼神交流等方面,进行逐一指导,以体现芭蕾形体训练在声乐表演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意义。
曲学选教授、邓垚教授两位老党员,以《为思政插上音乐教育的翅膀》为题,开宗明义,将思政教育融入声乐教学,将立德树人沁入声乐演唱,与参会专家一道回顾中国声乐的峥嵘岁月、畅谈个人教学经验、共享国音声乐教学资源。
为师之道。二位老师指出,“8+1”(为乐)、“思政+X”(为人)是中国音乐学院的历史使命,是国音对中国音乐教育发挥最大贡献的具体体现,并分别从国家、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基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教什么、为何教、如何教?”“学什么、为何学、如何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传统是根基、文化是血脉、精神是家园”的见解,希冀通过声乐教育学界老、中、青三代人的共同努力,发挥学科优势、践行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
为师之法。基于对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音乐艺术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曲学选教授指出“传统是一条河”,一条传播传统文化的河,而中国音乐学院声乐学科教学中所囊括的多种声乐体裁分别为“河”之“源、魂、韵、流、颂、汇、舞”。其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为“河之源”、中国传统民歌与改编民歌为“河之魂”、中国戏曲与中国戏剧为“河之韵”、中国艺术歌曲与外国艺术歌曲为“河之流”、中国创作歌曲为“河之颂”、中国歌剧为“河之汇”、宽视野的大舞台为“河之舞”,以此阐发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教学的学理探讨与学科定位。
最后,曲学选教授从咬字位置、歌唱腔体调整等维度,现场为博士一年级向安怡同学,指导演唱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选段《恨似高山仇似海》,鼓励学生传承民族音乐精神、书写家国情怀,真正成为“舞台上的艺术家”。
整场示范展示课以学理为支撑,以哲理为引导,寓道理于学理、哲理中,语言幽默、表露坦诚,令与会代表在阵阵欢笑声和喝彩声中,对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具体建设目标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作者:韩菽筠、李姝霖、温可可